【天來人才 x IAF C™PF 聯手打造】

天來人才管理顧問團隊與全國極少數同時具有多年HR和企業主管經驗,以及國際引導者協會IAF(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)認證專業引導師 C™PF( Certified™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)的宋豪軒 James Sung 聯手打造「專業人士引導力養成班」,提供能「促進對話、刺激思考、發揮集體智慧」的引導工具與方法,以全局觀的方式學習掌握引導技術。

中階班為專業人士引導力養成的第二階段,讓您快速累積解決實務場景的引導技術,並促進共創、共識。

本階段將提供已完成初階班的學習者,繼續擴充並提升引導能力的機會。而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,將更深入的傳授在實務場景中,當需要「探討困難議題」、「鞏固產出品質」、「向資料學習」或「更深層的洞見」時,如何促進共創,以及形成共識。同時本階段也將會把引導力中最無形的心法,以有結構、有具體方法的模式,提供給每一位中階班學習者。因此學習者在中階班結束後,不論是在主持會議、面談或討論時,都能更有效的運用引導支持工作所需。

 

【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】

本工作坊為了提供最佳的學習經驗,以混合式學習的架構,設計四階段O2O學習模式:

階段一:線上非同步課前問卷、延伸學習資料
階段二:線下實體同步工作坊
階段三:線上/線下實踐支持會議
階段四:線上同步實踐成果共享會

期待透過四階段的完整照顧,給予每一位參與者實踐的支持。

 

【內容要點】

  • 引導的定義
  • 引導者的信念、行為
  • 引導心法與應用
  • 促進共創的引導
  • 形成共識的引導
  • 學習活動、引導體驗
  • 實務案例演練

 

【課程資訊】

  • 時間:
    • [Day 1]2023/8/26(六) 09:30-17:30
    • [Day 2]2023/8/27(日) 09:00-17:00
    • [線上回訓]暫定12月平日晚上,時間待確認
  • 地點: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19號5樓
  • 費用:
    • 定價:18,500元/人
    • 早鳥票:14,500元/人(需於2023/7/25前完成報名)
    • 兩人以上同行票:14,000元/人
    • 學長姐推薦票:13,400元/人
    • 【特別限定】同時報名基礎班(7/15或8/5)+中階班(8/26~27),享套票優惠:14,390元/人
    • 費用含稅、教材、午餐、下午茶、學習證明
    • 發票將開立課程當月(2023年8月),並於上課時交付
  • 報名網址: 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2305151126271658649600
  • 注意事項:
    • 經天來人才審核通過,並於指定時間內完成繳費,方算報名成功
    • 為求品質,採小班制教學,僅收16位
    • 天來人才保有評選培訓學員權利,敬請見諒
    • 購買套票學員若因個人因素無法參加,更改梯次將無法續用套票優惠
  • 補充:基礎班課程介紹請見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go/facilitation101

 

【學習見證】

  • Peichun/ 企業HRBP
    組織中,很多談不攏的、想不透的、喬不定的,常常要透過HRBP透過各種提問、釐清,從中梳理,才能讓相關人等豁然開朗!因此,引導技術在HRBP日常工作中,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然而坊間對於引導技術的培養,缺乏系統性的訓練方法,因此HRBP的養成,常常需要仰賴組織內零碎的師徒制、做中學,有如盲人摸象,誰也說不準。James的引導技術課程,循序漸進,提供我們學得會的架構,在應用上又無私分享很多心法,讓我在日常各種盤根錯節的對話、討論中,能有一盞明燈引領組織前行!不誇張的說,James的引導技術,是我人資生涯的轉捩點,思考事情的方法從此都不一樣了!

    如果你跟我一樣,在工作上迫切需要引導技術作為指引,這是一堂你不容錯過的課程!

 

  • 詠秋/ 企業執行長特助
    「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」這是我對引導的認識,在課程中,James會引導大家,不斷示範並讓我們看到集體智慧的力量,而且我們就是創造集體智慧的一員!不同議題的複雜度、參與者的狀況等,可以用不同的引導技巧或工具去促進一群人的思考交流和創造,每一次都讓我感到Amazing,讓我更能相信人的能力,也相信自己的能力。過去一段時間,我試著把引導的概念跟技術咀嚼、應用、調整、再應用,一次次的課程,都讓我把對引導的認識補的更多。

    引導有點難,他融合諸多學門的專業實務,在學習的過程中,常常觸發我想要再多了解更多知識。
    引導不太難,理解了概念跟基礎技術,只要願意,就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,處處可用好用。

    過去在引導的實踐中難免不被理解、被打槍跟沮喪,但是透過不斷學習、反思與嘗試,問題可以被解決,同時更多的是看到引導為個人和組織帶來的可能性,讓我願意也期待繼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。

 

  • Jessica/ 講師
    ▋引導是以「人」為核心,讓「事」變得更容易
    ~對於冰山下參與者需要的覺察,陪伴參與者需要而非給予~這次學習中,最大的體會就是以「參與者的需要與狀態」為核心,這潛藏於冰山底下深處,隱微不易,卻是關鍵。

    透過「覺察參與者的需求」,它將會鍊結「引導」的 3 根支柱—「焦點問題」、「成果目標」與「流程」,同時以「CARE」來規劃設計,運用活動、指令、工具或場域,打造契合參與者需求的引導體驗。

    當引導者是根據對「參與者的需要與狀態」的覺察而在各面向上進行調整,引導就變成是以「人」為核心,讓「事」變得更容易。

    ▋看顧目標的同時,別忘了對參與者狀態的覺察與「照顧」(CARE)
    不只有引導,各種會議溝通技巧都會強調「目標」與「行動」。
    但引導在看顧目標的同時,也提醒我們要對「參與者狀態的覺察」。

    例如:課程中有伙伴分享,在會議中導入引導技術,讓大家透過提問、指令、工具、活動來進行共創、建立共識,只要多加練習,這些引導技術並不難有模有樣。

    真正難的是,我們是否有覺察到參與者踏入會議室那一刻的狀態呢?跨部門的同仁彼此信任且願意真誠分享嗎?
    而在流程前、中、後,運用「CARE」所做的各種安排,都是對於參與者狀態覺察的種種體現,也是提升引導成效的細緻作法。

 

  • Janice/ 企業HR
    大部份人對引導的迷思是耗時、對成果的品質擔憂;但實際上大家覺得的耗時,是建立在急於產出成果、而讓人擔憂的成果品質,多是來自於「假引導」(真控制)之下的產物,當大家花時間被迫要有「你喜歡/上面喜歡的」產出,自然對產出的內容無共識,不願買單,怎麼不會認為耗時耗能、品質又怎麼會好?那些產出就只是表演,更可怕的是「假引導」後還需要再花更多時間校準彼此的觀點、重新建立信任。而引導雖然是多個發散、收斂需要花時間的過程,但過程中透過簡單説一說、畫圖等方式讓彼此想法、感受被聽見/看見,且因引導是集眾人智慧,即使過程中曾經出現沒這麼好的答案,但大家是聚焦在「共同的利益」而非「立場」,因此最後沒這麼好的答案會被消弱,當大家的成果建立在有交流、有共識之上,做起事來就會快很多。

    所以從組織長遠利益來看,慢慢來,比較快。

 

  • Lucy/ 企業HR
    ▋引導是什麼?
    字面上我們可以說Facilitate引導:就是讓事情變容易。
    但要如何化繁為簡,這就絕對不是一句話就能帶過。我很喜歡老師透過一張投影片(不報雷),就解釋了引導的樣貌帶著我們真實體驗,雖然很喜歡但其實這一階段在上課的當下,是讓我感到相當不耐與焦慮的。

    老師透過投影片用重複呈現重複提問的方式,帶出內在的感受與感知,讓我看到自己在未知的情況下,是否能耐著性子體驗不安,是否能停頓下來感受這一切,並且能不被情緒淹沒,進而覺察自己的感知。進而改變的一個過程。

    ▋提問怎麼設計?(思考的發散收斂)
    簡單來說就是問對問題找答案。

    但要如何問對問題讓議題聚焦就是思考發散收斂的核心所在,四階段五環節就像是將引導的核心邏輯具體實踐化,透過思考發散收斂, 將理性事實與感性情緒釐清的步驟,在這樣的步驟中引導者不斷的提問看到了什麼,感受到了什麼,綜合以上反思出了什麼?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嗎?最後得到了什麼?

    這一步步都是在幫助思考斷捨離、去蕪存菁的過程,重點不在最後的答案,而是過程中的釐清、覺察、感受、感知,若能讓自己耐著性子體驗不安,相信必能引導出最終的「共識」

 

  • Ashley/ 企業HR
    ▋ORID與發散收斂模型
    就算對ORID的定義十分熟悉,真正要設計提問卻往往不是那麼回事。透過發散收斂的模型結合ORID的連結,拆解O、R、I、D每一個提問背後的邏輯與目標,透過面向過去與面向未來的提問,以終為始的支持焦點問題,才能帶著參與者共同往B前進。

    ▋引導者的信念與價值觀
    引導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本身,除了前階段的準備外,引導者本身信念與價值觀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無法真正相信參與者,依著參與者的需要給予CARE,那所有的引導技術終究是得其形,不得其意的教學工具了。

 

  • 涵婷/ 企業創辦人、顧問、講師
    我們常會遇到開會、課堂小組討論,一旦遇到參與成員不敢表達、不願意表達,或不知道如何表達的現象,可能會大幅降低效率與效益。「引導技術正好是用來解決或避免這樣狀況的一個好工具,非常適合部門主管、HRBP或是常需要跨部門溝通的HR、PM學習。」感謝James這兩天讓我體驗如何開啟高品質對話,也準備了可以使用的工具,期待能複製成功。

 

  • Justina/ 企業HR主管
    做為企業的HR,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,在員工議題上提供專業見解予事業部主管,但在管理倫理上亦不能逾越職權。如何協助主管整合員工意見,協助建造得以發揮影響力的平台進而凝聚向心力於「無形」,是很多高績效高道德HR所追求的目標。引導力的鍛鍊,幫助我成為理想中想要成為的HR,同時,德不孤、必有鄰,引導力的鍛鍊,與領導力的鍛鍊,若能持之以恆平行而為,那便是通往發揮影響力的不二之道。James的課程體現了引導的方法(CARE、對談、與大象共存⋯),也坐實了引導的心法(自我節制,積極聆聽,知道需要,開誠佈公⋯)。如此相輔相成,雖然課程讓人備感艱辛,但是其所得是持續且無窮的。我日復一日用於內部團隊共創、會議及員工向心力活動,無形中因為角色調整的練習,更讓同事感受到HR客觀的第三方立場,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創造力「安全」的發言環境。而且內部的心聲不但可以說出,更可以獲得管理階層的幫助,成為行動方案。

 

【講師介紹】

宋豪軒 James Sung

  • IAF® 國際引導者協會認證專業引導師C™PF
  • Asia AEE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認證 正引導師
  • Future Search® 探索未來引導師
  • ATD® 認證培訓大師
  • Accelerated Learning 加速式學習認證引導師、課程設計師
  • TLC® 領越®領導力國際版權認證講師
  • FDT® 團隊協作五障礙國際版權認證講師
  • CHRMA® 職能管理師
  • 祥捷股份有限公司  執行長特助
  • 鴻禧旅行社 人力資源部經理